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3)不存在。
您当前的位置: 抖音公关 > 企业

不要重新发明轮子

作者:admin 时间:2021-11-01阅读数:人阅读

  既然产品是由“用户需求”产生的,为什么要说“从概念开始”呢?用户的需求可以划分为很多层次,比如用户需要沟通,基于这个概念出现了邮件、即时通讯等产品形态,后来用户又需要在沟通的时候分享文件,这个需求催生出了邮件附件和即时传文件等产品特性。“分享文件的需求”、“通过浏览器直接访问的需求”、“个性化界面的需求”,这些需求都是叠加在“沟通需求”之上的,它们并不能形成产品概念并催生出一款独立的产品。

  请注意,确定产品概念是要确定它“满足了用户哪方面的需求”,而不是确定说“做个SNS网站吧”,从形式开始是很多产品失败的原因。形式是概念的上层建筑,没有搞清楚概念就直接从形式开始,照虎画猫,这样炮制出来的产品背离用户价值的风险很高。

  说了那么多,概念从哪里来呢,我们如何开始?毕加索曾经说过:“拙劣的艺术家模仿,伟大的艺术家偷取。”——从现有的各种产品中将别人的概念“窃为已有”,是一条捷径。

  不要重新发明轮子

  我们这个星球有将近六十亿个白痴,生活在几千个聪明得不得了的突变种设计的文明里。

  ——《呆伯特法则》史考特 ·亚当斯

  重新发明轮子有两个主要问题:

  世界上没有几个人可以发明出来;

  重新发明并没有创造出新的价值。

  别不相信,就算是聪明得不得了的变种,发明轮子的时候也会撞车。

  数学常数 e 也被叫做 Euler 数,因为它是由大数学家 Euler 提出的,而事实上,这个神秘的常数早就被 Jacob Bernoulli 发现了。经济学中著名的 Cobb–Douglas 函数,其实早已被 Philip Wicksteed 提出过了。解一元三次方程的 Cardano 公式,荣耀本该属于 Niccolò Tartaglia。1980年,芝加哥大学的统计学教授 Stephen Stigler 发表了一篇半严肃半搞笑的论文,提出了著名的 Stigler 定律:没有哪个科学发现是以真正的原创者命名的。那么 Stigler 是最早发现这个定律的人吗?他本人认为,社会学家 Robert Merton 其实早在 1968 年就发现了这个规律。Robert Merton 就是著名的“马太效应”的提出者,Merton 用马太效应解释了一个现象:如果几位科学家在同一时期发现了同一个定律,功绩通常会归属于最有名那位科学家,不知名的科学家往往都会被无视掉。这样一来,受到过肯定的科学家就会“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真正的第一发现者往往都被埋没了。

  ——Matrix67(引自[http://www.guokr.com/article/3123/][1])

  再看商业领域,曾经战斗在技术创新最前沿的前微软高管唐·道奇(Don Dodge)撰文剖析过创新者与模仿者,他举了以下案例(引自http://dondodge.typepad.com/the_next_big_thing/2008/06/first-mover-vs-fast-follower---who-wins.html):

  AltaVista -> Google

  Napster -> iTunes

  VisiCalc -> Lotus 123 -> Excel

  Word Perfect -> Word

  Netscape -> Internet Explorer

  Apple Newton -> Palm Pilot -> Blackberry

  IBM PC -> Compaq -> Dell

  Double Click -> Google AdSense

  Ofoto -> Flickr

  Compuserve -> AOL -> @Home -> Comcast & Verizon

  为什么模仿者摘了这么多果子呢?唐·道奇发现创新者往往缺少兼备技术远见和管理能力的领导者,而模仿者则没有这个致命的问题,相比创新者,后来居上的模仿者更加综合:

  更好的商业模式(Google、AdSense、Dell)

  更好的市场定位(Word、Excel、Comcast、Verizon)

  更好的时机(iTunes、Flickr)

  选择了更好的平台(Blackberry、Word、Excel)

  更好的管理(所有的模仿者)

  那么,创新是没用的?模仿反而更吃得开?唐·道奇也回答了这个问题。成功的模仿者们,他们所做的并不仅仅是模仿,他们的确使用了和前人相同的概念,但他们坚持不断创新,使自己的产品远远超出了创新者的原始概念或功能集,并且持续保持市场地位的领先。

  美国一直走在互联网前沿,最早建设和开始使用互联网,自然也最早洞察了用户的需求,开创了电子邮件、搜索引擎、电子商务、社会化网络等互联网产品类型。美国的互联网产品在全球化之后很容易覆盖到拉丁语系国家,但是由于语言障碍和东西方之间微妙的文化差异(甚至还有一些政治、法律上的差异),使得中国有机会涌现出“中国的Amazon”(购物)、“中国的Google”(搜索)、“中国的Facebook”(社交)。从韩国引入中国的概念主要有虚拟形象(avatar)、装扮网上空间、知识搜索(用户来解答搜索不到答案的问题),还有很多类型的网络游戏。日本的手机增值业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

标签: 网络公关
会员头像

admin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文章详情页底部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