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ad报错:该广告ID(3)不存在。
您当前的位置: 抖音公关 > 百度

全媒体时代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应对之策研究

作者:admin 时间:2022-02-15阅读数:人阅读

  摘 要:全媒体时代,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层出不穷,极易引发炒作,严重损害我军良好形象,甚至干扰部队重大军事行动。本文在分析涉军舆情现象本质和现实危害的基础上,从预警、反应、沟通、恢复四个阶段,提出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应对之策。

  全媒体时代,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层出不穷,极易引发炒作,严重损害了我军的良好形象,甚至干扰了部队建设、部队重大军事行动。如何有效应对涉军舆情,已成为占领涉军舆论主阵地、塑造新时代人民军队好形象的紧迫课题。本文在分析涉军舆情现象本质和现实危害的基础上,从预警、反应、沟通、恢复四个阶段,提出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应对之策。

  全媒体时代,意识形态领域斗争日趋凸显网络化,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很容易引发网民关注,影响到人民军队良好形象。综合来看,涉军负面网络舆情有其明显特征和深层原因。

  一是刻意突出事件中的涉军元素。涉军信息最易吸人眼球,一些负面的社会事件、热点话题中,可能本身包含一定的涉军元素,但实际上和军队、军人的直接关系不大,可各大网站在推送消息时,都会有意无意地突出强调“军队”二字来提升消息的热度。比如,2020年网上热度极高的“某护士要嫁兵哥哥”事件,本身是一件普通的事件,但媒体报道时刻意突出“军嫂”二字,该条消息热度迅速上升。最后各方争相炒作,把当事人所有隐私全部曝光,让剧情不断反转,给部队带来了不良影响。

  二是断章取义、刻意攻击抹黑。有的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其实是一些居心不良的网民对正面军事报道断章取义,故意歪曲解读。比如,在2016年的抗洪抢险中,一则关于战士在泥水中吃馒头的报道在网上迅速走红,报道的本意是宣传战士在如此艰苦的环境中,依然为人民奋战,不顾一切投身抗洪一线,全力抢险救援。但有的报道却变成了军队的后勤保障很差,战士们伙食不好,引来网友的围观和谩骂。其实,我们仔细观看报道全文会发现,战士们是在抗洪间隙组织休息时,一个地方大娘送来了一袋馒头,战士们盛情难却,就吃了一个。本身这是一个体现军民鱼水情的报道,却硬生生地被变相解读,形成了典型的负面舆情。

  三是编造谣言、无中生有。考虑到涉军话题很容易引起网民“围观”,一些媒体便别有用心地去制造涉军网络舆情,一般会根据一点线索,无边夸大,造出一些耸人听闻的标题,诸如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解放军将进城全面接管武汉”等。或者有些事情跟部队根本没有什么关系,但为吸引舆论关注,也要把部队硬拉进去。如,“红黄蓝幼儿园事件”本身与部队没有关系,但网络上一则与部队有关的网络谣言,将与案件并无关联的部队官兵卷入了网络漩涡,虽然后面及时进行了澄清,但给部队带来了极坏的影响。

  一是部分媒体、尤其是自媒体为提高知名度的需要。因为部队有保密限制,社会上对军队的报道比较少,造成了普通网民对军队有一种神秘感。有些媒体有意识地利用网民的这种猎奇心理,利用军队相关内容来蹭热度,提高网站的点击率。尤其是当前很多媒体从业人员没有从军经历,对一些报道无端夸大,客观上对涉军网络舆情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二是敌对势力别有用心的炒作。部分涉军负面网络舆情还关联到意识形态斗争,一些西方国家热炒“军队国家化”,对我进行文化渗透,冲击主流意识形态。比如,编写董存瑞炸碉堡的网络段子、质疑邱少云的英雄事迹等等,或者雇佣大批网络水军,在各大网站发布具有煽动性、诱导性的不实信息,误导网民对真实历史事件的判断,形成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借机抹黑军队,离间军民关系。

  有人将网络空间称为没有硝烟的战场,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处理好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就会让军队在网上成为敌对势力的靶子,长此以往,人民军队的形象将在人民心目中被曲解。

  一是严重损害我军良好形象。很多涉军负面事件经恶意炒作放大后,不仅使当事人形象尽毁,还给部队披上了“霸道、蛮横、特权”的外衣,严重损害我军文明之师的形象。比如,近期出现的“某部军官婚外情”事件,一天之内就达到了3.3亿次的点击量,各家媒体竞相传播。导致很多网民借机向部队“讨要说法”,要部队“还以公道”。

  二是挑拨军政军民关系。通过炒作军人、军属与地方政府的矛盾、案件,或者在军人与群众发生冲突时,刻意放大矛盾,把个人纠纷渲染成群体性事件,导致军民鱼水关系受到严重影响。比如,有的军属与地方群众涉及法律纠纷时,如果事件不利于军属,媒体上就会出现“后方不稳如何安心部队工作”之类的报道;如果事件有利于军属,就会出现“军队后台就是最大的后台”之类的报道,而且无论正反,语句极具煽动性。

  三是影响重大军事行动。有的媒体在部队演习经过区域进行大肆炒作,以此来提升媒体关注度,影响部队正常军事行动。例如,部队在举行大规模演习时,会对相关海空区域进行封航,这时候有些媒体就会渲染部队干扰百姓生活,这类炒作不仅损害人民群众对我军的信任,还影响部队重大军事行动。

  面对涉军负面网络舆情,我们应把握舆情在网络上的传播规律,主动应对,建立舆情监控体系,在舆情应对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反应策略,牢牢掌握舆情应对的主动权。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应对过程通常由预警、反应、沟通、恢复四个阶段组成,我们根据不同的阶段提出以下四种应对策略。

  预警阶段主要对涉军负面网络舆情进行监视和预告,主要通过制定完善舆情监测系统、组织训练和演练提高部队处置舆情的能力水平。

  首先,涉军负面网络舆情依据时间轴线分析,具有“散播、集聚、热议、流行”四个阶段和“爆发、升华、延续”三个关口,简言之,可以用网络舆论发展“四段三关”来概括或表述其规律。我们应针对它的发展规律,对网络舆情进行实时监测采集、分析研判,及时掌握涉军负面网络舆论动态,当产生负面舆情苗头时,科学评估其发展后果,及时和涉事单位沟通,拿出应对措施。

  其次,随着网络的兴起,我们应当建立起一支适应媒体发展的舆论斗争人才队伍,培养一批懂网民心理、懂新闻传播理论的“网络大V”,当涉军负面网络舆情扩散开来时,他们能够积极与之斗争,在第一时间用群众乐于接受的方式和语言,对舆情进行正面解读,引导网民正确、理性、客观地去看待思考涉军问题。

  反应阶段主要是在舆情发生后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遏制舆情危机发展势头,避免影响力进一步扩大而采取的动作。强化舆情应对时间概念通常会有一个误区:突发事件发生后,当事者通常会认为此时情况不清楚、原因不明了,说不清也没法说,待把情况弄清楚后再说,但等把情况弄清楚再说的时候,谣言往往已经满天飞了。因此,突发事件发生后,要在第一时间告诉大家发生了什么、我们在做什么,这就是抢占话语权。然后再根据事件发展,不断公布事件处置情况,取得引导舆论的主动权。

  《新安晚报》曾在头版发布《安徽省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重大突发事件发生后,事发地人民政府或应急指挥机构最迟要在5小时内发布权威信息,在24小时内举行新闻发布会。这是地方政府对突发事件应对策略的一种探索,值得借鉴。

  可当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出现时,有的涉事单位秉持“惹不起躲得起”的态度,让舆情不断发酵,事情越描越黑,牵涉的范围也越来越广,这种“不作为”只能让涉事单位或个人陷入更大的被动。因此,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应对需强化时间概念,当舆情还处于“萌芽状态”时,充分利用信息网络传播优势和现有的网络监管手段,用权威信息引导舆论,用事实真相回应大众关注,用透明度赢得可信度,取得舆情引导的主动权。比如,2017年“红黄蓝幼儿园事件”涉军传闻中,相关部队单位领导第一时间出来接受记者采访,讲明了事实真相,很快就平息了社会舆论的质疑,维护了自身良好形象。

  沟通阶段是通过线上的或线下的方式与民众进行良性互动,提升参与广泛性,及时掌握舆论走向,以积极主动的姿态避免陷入“塔西佗陷阱”。处理涉军负面网络舆情问题,要从凝聚民心的角度加以理解,网络是各种利益相互纠缠、各种思潮相互角力的空间。准确、权威的信息不及时传播,虚假、歪曲的信息就会扰乱人心,如果不能及时跟进,了解民众情绪,主流舆论就会处于被动地位,失去主导权。

  军队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群体,网民对军队的事件知之不多,而社会上军迷很多,好奇心很重,所以一出现涉军问题便能迅速引起军迷的关注,争相传播。解决这个问题,需提倡涉军官方媒体加强与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在保密的前提下满足网民的好奇心。

  实际上,主流官方媒体上关于军队的宣传也不少,但形式上比较刻板,缺少互动环节,只是单方面的说教,广大网民参与度并不高。很多网民对官方消息不感兴趣,开始去传播、转发“小道”消息。因此,军队官方媒体在姿态上应更加亲民,形式上应更加灵活,建立起军民网上互动窗口和热线,主动为军迷解疑释惑,当资源不再变得稀有,涉军话题也就不会成为“新奇”事物。

  恢复阶段是指涉军负面网络舆情通过积极应对得到妥善解决后,进入消退阶段。此时网络舆情的能量虽然处于耗散阶段,其内在动力已经得到基本宣泄而变得衰竭,但是舆情的衰竭不代表就会完全消失,而是会随着新的刺激信息和矛盾死灰复燃。

  在舆情后期,民众已经对事件有了一个明晰的、正确的判断,因此,在享有新闻知情权的同时也要承担推动积极舆论的义务。全媒体时代,人们的信息来源异常多元化,每个个体都可以通过文字、短视频等方式与社会公众进行更加直观、真切地交流,打破了官方媒体对信息传播的主导权,显而易见,仅靠官方媒体进行舆论引导是不够的。

  随着微博、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成为现实社会关系在网络空间中的重要延伸平台,人人都有“麦克风”的时代已经到来,这对于公众媒介素养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今后的舆情治理中,只有不断提升广大民众的媒介素养,使之能够科学理性地使用各种媒体,才能使舆情处置效率大大提升。

  网络舆论阵地我们不占领,敌人就会占领。如果我们不能静下心来研究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发生的原因,拿出针对性的措施和策略,就会逐渐失去网络舆论这块阵地。如今,有的单位已经初步建立了舆情监控机制,展开了相关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也应清醒地认识到,涉军负面网络舆情应对是一项长期工作,需要持续用力、久久为功。只要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主动作为,根据舆情发展规律不断改变斗争的措施和策略,就一定能够打赢网络上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塑造新时代人民军队的良好形象。

本站所有文章、数据、图片均来自互联网,一切版权均归源网站或源作者所有。

如果侵犯了你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我们删除。邮箱:

标签: 负面舆情
会员头像

admin

不要迷恋哥,哥只是个传说

文章详情页底部广告